Mobirise

古董

通邦考古遺址 古代和聖地 這受到了瓦萊拉克人和大學周邊社區的尊重。

文物作为建筑配件

Mobirise

瓦当

View in 3D

其形状为切成两半的筒状形,相对于用在屋面上的其他部件,此部件更可能用于垂脊上。在部分部件发现有些图案类似于瓦当上的图案, 这是仅有的一块完整的瓦当。

Mobirise

在考古遗址的建筑工程中发现的砖块。 砖中含有谷糠,类似于陀罗钵地王国文化时期中发掘的砖块。

Mobirise

建筑物的地基

View in 3D

建筑物的柱基由砂岩雕刻而成,有两种类型: 1. A型相当于椭圆。 雕刻的中心是一个圆槽,用于放置木柱,其深度不是很深。 2. B型为方形。 在雕刻的中心是一个圆形凹槽,用于放置木材。 圆形凹槽雕刻得较深。

文物为宗教文化的映射

Mobirise

观世音菩萨或者弥勒菩萨

View in 3D

佛历2526年,佛像下半身像被勘察发掘,推断为毗湿奴主神的下半身部分(大约制作于14至15世纪)。人们认为这个古遗址是是印度教中毗湿奴教派的圣地,毗湿奴主神至高无上,他们都是至高无上的神,都是造物主,伟大的三位一体称为“梵天-毗湿奴-湿婆”。 后于佛历2545年,挖掘出佛像的头部及其余部分,当将各部分组合在一起时,发现这尊并不是毗湿奴。据原始文献,毗湿奴拥有四只手臂,毗湿奴的王冠并没有出现。最关键的是在皇冠上缺少了三角形孔。 考古学家于是推测这尊佛像为大乘佛教的菩萨,即观世音菩萨或弥勒菩萨(佛历16 至18 世纪)。这尊佛像具有古代南印度王朝(如帕拉瓦王朝、乔拉王朝后期及毗奢耶那伽罗王朝)的雕塑风格。此外,随着对佛像的不断修复,愈发凸显出当地的特色,这表明通邦考古遗址可能是一个佛教圣地,而不是寺庙。 目前,佛像陈列在洛坤府国家博物馆。

器具工具文物

Mobirise

青釉罐

View in 3D

青釉罐口径窄,丰肩,平底罐内及外壁通施青釉,用作盛药、墨水、粉末,或者盛放骨灰以埋在佛塔下。

Mobirise

青釉双耳瓶

View in 3D

青釉双耳瓶口径窄,双耳,鼓腹,圆弧形身,外壁通施青釉,至底部呈粗糙质地。用作盛药、墨水、粉末,或者盛放骨灰以埋在佛塔下。

Mobirise

青花釉下彩

View in 3D

青花釉下彩口径窄,丰肩,高足,釉面光滑,釉下呈现靛蓝花梗图案。用作盛药、墨水、粉末,或者盛放骨灰以埋在佛塔下。

Mobirise

褐釉双耳或木瓜形瓶

View in 3D

褐釉双耳瓶口径窄,口边呈双耳型,深腹弧壁,肩部深刻弦纹一道,通体施黑褐色釉,外壁施釉及底。用作盛药、墨水、粉末,或者盛放骨灰以埋在佛塔下。

Mobirise

棕釉梨形壶

View in 3D

梨形罐,广口,斜颈,扁身,平底,釉色近全褐。用作盛药、墨水、粉末,或者盛放骨灰以埋在佛塔下。

Mobirise

褐釉双耳瓶

View in 3D

口颈断,体呈椭圆形,边缘凸起,肩部在褐釉下深划水平线,外壁施釉及底。用作盛药、墨水、粉末,或者盛放骨灰以埋在佛塔下。

Mobirise

陶纺轮

View in 3D

陶纺轮形状两面圆扁,中间有一圆孔,周围布满条纹,为陶制纺纱工具。

Mobirise

陶纺轮

View in 3D

陶纺轮形状两面圆扁,中间有一圆孔,周围布满条纹,为陶制纺纱工具。

Mobirise

陶纺轮

View in 3D

陶纺轮形状两面圆扁,中间有一圆孔,为陶制纺纱工具。

Mobirise

陶纺轮

View in 3D

陶纺轮形状两面圆扁,中间有一圆孔,为陶制纺纱工具。

Mobirise

白釉陶瓷杯

View in 3D

广口杯,曲身,凸边,白釉(胎体呈粗糙釉),用作茶杯。

Mobirise

淡绿泛黄釉瓶

View in 3D

淡绿泛黄釉瓶,窄口,圆拱形,淡绿浅黄交错,四周施釉。用于盛水。

Mobirise

莲瓣花纹绿釉面碗

View in 3D

该瓷碗呈半圆形,微凸直切,刻划莲瓣,里外施釉,作为餐具用于饮食。

Mobirise

青铜镊子

View in 3D

镊子由青铜制成,形状为扁平青铜棒,末端弯曲向中间聚拢。

Mobirise

石制工具

View in 3D

该石制工具末端打磨成刀刃状,手柄位置适宜。

Mobirise

石制工具

View in 3D

该石具平坦开阔,四周尖锐有裂缝围绕,石具一端如把手般窄,岩芯上岩石碎粉从尖端脱落,从石具的表面可观察到,另一侧仍有裂缝。

Mobirise

圆形砂岩石

View in 3D

圆形砂岩石中心有圆凹窝,未穿透。

Mobirise

金属块

View in 3D

发掘古迹时发现了大量金属块,考古学家推测这可能与金属冶炼有关,然而还不确定是何种矿物,经考察于Nopphitam区域附近发现矿场。

名称
: 瓦当
尺寸
: 宽度 = 10 厘米。
长度 = 20 厘米。
厚度 = 1 厘米。
重量 = 639 克
尖端直径 = 8 厘米

特性/用途
: 其形状为切成两半的筒状形,相对于用在屋面上的其他部件,此部件更可能用于垂脊上。在部分部件发现有些图案类似于瓦当上的图案, 这是仅有的一块完整的瓦当


<<< back

Mobirise

名称
: 砖
尺寸
: 宽度 = 15-20 厘米。
长度 = 30-35 厘米。
厚 = 5-7 厘米。
特性/用途
: 在考古遗址的建筑工程中发现的砖块。 砖中含有谷糠,类似于陀罗钵地王国文化时期中发掘的砖块。


<<< back

Mobirise

名称
: 建筑物的地基
尺寸
:
特性/用途
:  建筑物的柱基由砂岩雕刻而成,有两种类型:
1.   A型相当于椭圆。 雕刻的中心是一个圆槽,用于放置木柱,其深度不是很深。
2.  B型为方形。 在雕刻的中心是一个圆形凹槽,用于放置木材。 圆形凹槽雕刻得较深。

被挖掘的地点
: 一号考古遗址和四号考古遗址

 

<<< back

Mobirise

名称
: 观世音菩萨或者弥勒菩萨
尺寸
: 高度 = 152 厘米。
底座宽= 48 厘米。
底座 长= 48 厘米
特性/用途
: 佛历2526年,佛像下半身像被勘察发掘,推断为毗湿奴主神的下半身部分(大约制作于14至15世纪)。人们认为这个古遗址是是印度教中毗湿奴教派的圣地,毗湿奴主神至高无上,他们都是至高无上的神,都是造物主,伟大的三位一体称为“梵天-毗湿奴-湿婆”。
        后于佛历2545年,挖掘出佛像的头部及其余部分,当将各部分组合在一起时,发现这尊并不是毗湿奴。据原始文献,毗湿奴拥有四只手臂,毗湿奴的王冠并没有出现。最关键的是在皇冠上缺少了三角形孔。
          考古学家于是推测这尊佛像为大乘佛教的菩萨,即观世音菩萨或弥勒菩萨(佛历16 至18 世纪)。这尊佛像具有古代南印度王朝(如帕拉瓦王朝、乔拉王朝后期及毗奢耶那伽罗王朝)的雕塑风格。此外,随着对佛像的不断修复,愈发凸显出当地的特色,这表明通邦考古遗址可能是一个佛教圣地,而不是寺庙。
    目前,佛像陈列在洛坤府国家博物馆。

 

<<< back

名称
: 青釉罐
尺寸
: 高度 = 6 厘米。
口径 = 3.2 厘米。
罐壶高 = 7.1 厘米。
底径 = 3.1 厘米。
厚度 = 0.6 厘米。
重量 = 150 克
特性/用途
:青釉罐口径窄,丰肩,平底罐内及外壁通施青釉,用作盛药、墨水、粉末,或者盛放骨灰以埋在佛塔下。
被挖掘的地点
: 红砖周围
年限
: 佛教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

产出地
: 龙泉窑 浙江省 南宋末至元初

 

<<< back

名称
: 青釉双耳瓶
尺寸
: 高度 = 8 厘米。
口径 = 3 厘米。
罐壶高 8 厘米。
底径 = 3.4 厘米。
厚度 = 0.5 厘米。
重量 = 169 克
特性/用途
: 青釉双耳瓶口径窄,双耳,鼓腹,圆弧形身,外壁通施青釉,至底部呈粗糙质地。用作盛药、墨水、粉末,或者盛放骨灰以埋在佛塔下。
被挖掘的地点
: 考古遗址三号
年限
: 佛教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

产出地
: 龙泉窑 浙江省 南宋末至元初

 

<<< back

名称
: 青花釉下彩
尺寸
: 高度 = 5.5 厘米。
口径 = 2.1 厘米。
罐壶高 = 6.2 厘米。
底径 = 3.5 厘米。
厚度 = 0.3 厘米。
重量 = 102 克
特性/用途
: 青花釉下彩口径窄,丰肩,高足,釉面光滑,釉下呈现靛蓝花梗图案。用作盛药、墨水、粉末,或者盛放骨灰以埋在佛塔下。
被挖掘的地点
: 南边佛堂围墙
年限
: 19世纪末佛教
产出地
: 江西省景德镇陶

元朝


<<< back

名称
: 褐釉双耳或木瓜形瓶
尺寸
: 高度 = 12.5 厘米。
口径= 3 厘米。
罐壶高 = 7.5 厘米。
底径 = 4.5 厘米。
厚度 = 0.4 厘米。
重量 = 185 克
特性/用途
: 褐釉双耳瓶口径窄,口边呈双耳型,深腹弧壁,肩部深刻弦纹一道,通体施黑褐色釉,外壁施釉及底。用作盛药、墨水、粉末,或者盛放骨灰以埋在佛塔下。
年限
: 21世纪中期至22世纪初期

产出地
: 素可泰府 西萨查那莱窑

 

<<< back

名称
: 棕釉梨形壶
尺寸
: 高度 = 7.5 厘米。
口径= 由于损坏,无法测量大小。
罐壶高= 6.3 厘米。
底径 = 3.1 厘米。
厚度 = 0.4 厘米。
重量 = 95 克
特性/用途
: 梨形罐,广口,斜颈,扁身,平底,釉色近全褐。用作盛药、墨水、粉末,或者盛放骨灰以埋在佛塔下。
被挖掘的地点
: 考古遗址 三号
年限
: 21世纪中期至22世纪初期

产出地
: 素可泰府 西萨查那莱窑

 

<<< back

名称
: 褐釉双耳瓶
尺寸
: 高度 = 9.5 厘米。
口径 = 由于损坏,无法测量大小
罐壶高= 6.9 厘米。
底径 = 4.3 厘米。
厚度 = 0.5 厘米。
重量 = 153 克
特性/用途
: 口颈断,体呈椭圆形,边缘凸起,肩部在褐釉下深划水平线,外壁施釉及底。用作盛药、墨水、粉末,或者盛放骨灰以埋在佛塔下。
年限
: 21世纪中期至22世纪初期

产出地
: 素可泰府 西萨查那莱窑

 

<<< back

名称
: 陶纺轮
尺寸
: 外圆 = 3 厘米。
内圆 = 0.5 厘米。
厚度 = 1.9 厘米。
重量 = 22 克
特性/用途
: 陶纺轮形状两面圆扁,中间有一圆孔,周围布满条纹,为陶制纺纱工具。

 

<<< back

名称
: 陶纺轮
尺寸
: 外圆 = 3.3 厘米。
内圆 = 0.5 厘米。
厚度 = 1.4 厘米。
重量 = 19 克

特性/用途
: 陶纺轮形状两面圆扁,中间有一圆孔,周围布满条纹,为陶制纺纱工具。

 

<<< back

名称
: 陶纺轮
尺寸
: 外圆 = 3 厘米。
内圆 = 0.5 厘米。
厚度 = 1 厘米。
重量 = 11 克
特性/用途
: 陶纺轮形状两面圆扁,中间有一圆孔,为陶制纺纱工具。

.

 

<<< back

名称
: 陶纺轮
尺寸
: 外圆 = 3 厘米。
内圆 = 0.4 厘米。
厚度 = 1.2 厘米。
重量 = 12 克
特性/用途
: 陶纺轮形状两面圆扁,中间有一圆孔,为陶制纺纱工具。

被挖掘的地点
: 考古遗址 三 号

 

<<< back

Mobirise

名称
: 白釉陶瓷杯
尺寸
: 高度 = 4 厘米。
口径 = 7.2 厘米。
底径= 0.2 厘米。
厚度 = 0.4 厘米。
重量 = 44 克
特性/用途
: 广口杯,曲身,凸边,白釉(胎体呈粗糙釉),用作茶杯。
年限
: 22世纪上半叶
产出地
: 明代江西省景德镇窑

 

<<< back

名称
: 淡绿泛黄釉瓶
尺寸
: 由于部分损坏,无法测量。
特性/用途
: 淡绿泛黄釉瓶,窄口,圆拱形,淡绿浅黄交错,四周施釉。用于盛水。
年限
: 21世纪末至22世纪初
产出地
: 福建省磁灶窑
明代

 

<<< back

Mobirise

名称
: 莲瓣花纹绿釉面碗
尺寸
: 高度 = 5.5 厘米。
口径= 16.5 厘米。
底径 = 0.5 厘米。
厚度 = 4.3 厘米。
重量 = 153 克
特性/用途
: 该瓷碗呈半圆形,微凸直切,刻划莲瓣,里外施釉,作为餐具用于饮食。
被挖掘的地点
: N3W6 挖掘坑位于考古群的西侧
年限
: 佛教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
产出地
: 浙江省龙泉窑 南宋末至元初

 

<<< back

Mobirise

名称
: 青铜镊子
尺寸
: 长度 = 10 厘米。
特性/用途
: 镊子由青铜制成,形状为扁平青铜棒,末端弯曲向中间聚拢。

被挖掘的地点
: 西南考古区外

 

<<< back

名称
: 石制工具
尺寸
: 宽度 = 4.5 厘米。
长度 = 16.5 厘米。
厚度 = 3 厘米。
重量 = 310 克

特性/用途
: 该石制工具末端打磨成刀刃状,手柄位置适宜。

 

<<< back

Mobirise

名称
: 石制工具
尺寸
: 宽度 = 11 厘米。
长度 = 19 厘米。
厚度 = 1.1 厘米。
重量 = 225 克

特性/用途
: 该石具平坦开阔,四周尖锐有裂缝围绕,石具一端如把手般窄,岩芯上岩石碎粉从尖端脱落,从石具的表面可观察到,另一侧仍有裂缝。

 

<<< back

Mobirise

名称
: 圆形砂岩石
尺寸
: 外径 = 13 厘米
内圆直径 = 3.3 厘米
厚度 = 3 厘米。
重量 = 801 克
特性/用途
: 圆形砂岩石中心有圆凹窝,未穿透。

被挖掘的地点
: 考古遗址 一 号

 

<<< back

名称
: 金属块
尺寸
: 重量 = 150 克
特性/用途
: 发掘古迹时发现了大量金属块,考古学家推测这可能与金属冶炼有关,然而还不确定是何种矿物,经考察于Nopphitam区域附近发现矿场。

被挖掘的地点
: 考古遗址西侧的土丘

 

<<< back

TEL./FAX.

0-7567-2508-10
0-7567-2507


Contacts

Walailak Abode of Culture
Sports complex
222 Thaiburi Thasala district Nakhon si thammarat
80160

E-MAIL
  • cultural.wu@gmail.com